(相关资料图)
1、 “火熥”又名“火篮”,“烘篮”“火笼”,系取暖用具。篮体用竹篾编成,内空外圆,装一个竹制拎把。圆口依口径尺寸配有活动的网状烘盖,多由铜丝或铅丝编成
2、 配有铜质或铁质火筷称之为“火箸”,镶插在手柄一侧。空圆体内置放陶质火钵,近代为轻便起见,也用白铁火钵替代制品。隆冬腊月,火钵里盛了炭火,铺些火灰,就可以用来温烤怕冻的双手或双脚,也可用来烘烤衣服和温炖茶饭。一些高级烘篮,又是富有装饰艺术的工艺品。这种烘篮编织得十分精致细巧,篮体的篾料纤细如丝,四周编出黑白两色的字或其它花色图案。拎把用藤皮缠绕,并烫烧成双色花样。底部和拎手嵌有黄色圆形铜柱,铜质烘盖被镂空编织成精美的装图案,铜质火筷上雕刻有饰纹。烘篮在民间还被作为一种福祉所归的吉祥物,绩溪、歙县一带农村,旧时嫁娶,嫁妆中少不了一对精致的烘篮;并在篮钵里置放一块木炭,剪贴上红喜字,寓示香火绵延,子孙百代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北极字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9 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